2月24日,“馆校携手 资源共融——2025年博物馆研学资源对接交流会”在广州博物馆举行。全市30余家文博单位、数字科技企业和研学机构原油期货开户,以及超过70所中小学及教育集团共200余名代表参会,共商馆校协同育人的创新路径。
交流会由广州市博物馆协会主办,广州市博物馆协会文创与数字化专业委员会、广州博物馆承办,橘叶游学荟教育咨询(广州)有限公司协办,天津恒达文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广州鹰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、广州力天文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支持。
多方联动,共绘教育新蓝图
交流会聚焦博物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衔接,旨在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平台,联合协会内各文博单位、数字科技企业、研学机构与各级学校协同深化馆校多元合作,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与学校课程开发深度融合。
交流会上,12家博协会员单位、2家特邀单位代表结合自身的特色研学资源,就如何推动博物馆学科融合、馆校合作、“实物”教学等议题的讨论发言,多角度展示博物馆教育优势与成效,探讨更创新与具有教育价值实效的博物馆教育与研学开展形式。
交流会上,广州博物馆透露,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,该馆联合多家单位共同研发“广东抗战史迹研学活动”,拟通过科技赋能,为研学高质量发展提速。天津恒达文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介绍了研学数字化利器——“小游宝宝”终端研学机,通过打破传统研学模式局限,重新定义研学价值。深耕博物馆教育八年的Global(橘叶)游学荟对于文博资源如何有效转化为教育资源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案。
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推出多种红色文化研学特色品牌活动,依托馆藏革命文物资源研发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,丰富“大思政课”实践教学。通过农讲所旧址纪念馆以“寻红记”研学突破人文学科的界限,热情拥抱自然科学。广州天河区正佳自然科学博物馆聚焦自然科学,发挥自身资源优势,将多学科元素融入馆校合作课程体系。
资源对接,探索长效化机制
交流会特设研学资源展示与交流专区,各博物馆、研学机构集中呈现了特色研学资源、教育课程包,通过成熟运营的博物馆定制研学活动推介,向学校输送优质的博物馆研学活动。教育单位在现场则按需提出定制化需求,有效促进馆校双方在课题共创及多层面合作。
当天下午,与会代表分小学、中学、中高等院校三组,分别就“馆校合作的可行性模式”“如何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课程开发与教育形式的创新”及“博物馆教育资源的整合、共享与多元合作”三个主题举行研讨,旨在了解不同群体对研学开展的需求,并通过提出各自所遇到的项目难点,从而进行难点剖析并收集需求,集思广益,探讨博物馆馆校合作未来的机遇和优化方向。
采写: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庄家茵 通讯员 梁蕙心
图片由广州市博物馆协会提供原油期货开户